主流媒体作用下广播电视台的破“圈”发展

neocos 潇湘眼
2024-02-04 17:00:43

文: 霍一鹏

来源:中国报业

1715

5

文章导读:

由于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具有不同的受众需求,为广播电视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制约和挑战。

广播电视台作为我国重要的新闻传播机构,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承担着联系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意、服务社会公众、塑造社会价值等重要职能。
 
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形式,提升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以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服务。

现阶段广播电视台的制约瓶颈

1.固步自封: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的诉求制约

由于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具有不同的受众需求,为广播电视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制约和挑战。
 
一是主流媒体追求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报道,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然而,广播电视台在满足主流媒体的要求时,可能出现传统报道方式和节目形式的僵化,缺乏创新和多样性等问题。这种固步自封的状态使得广播电视台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变化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二是互联网平台具有互动性、个性化和碎片化等特点,通过用户生成内容和社交媒体互动等形式,满足用户参与感与个性化需求体验。广播电视台在与互联网平台的互动中常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限制了广播电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面对这些制约因素,广播电视台需要审时度势,积极调整策略。

2.诸侯混战:区域资源与过度竞争的整合制约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性媒体,具备丰富的区域资源和特色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区域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竞争的挑战。
 
究其原因,随着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各地纷纷建立自己的广播电视台或其他媒体机构,形成了庞大且复杂的传播网络。
 
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导致各地广播电视台之间出现激烈竞争,不仅在内容上相互模仿,还在渠道上相互排挤和冲突,导致区域资源的浪费和分散,同时也造成了品牌形象的混乱和弱化。
 
因此,广播电视台在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同时,需要加强与其他媒体机构的沟通协作,以实现区域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避免无效竞争和重复建设,进而形成有序的传播格局和合作力量。

3.旧瓶新酒:母体依赖与自主造血的创收制约

广播电视台作为公共媒体,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广告收入来维持运营。但是,在全媒体时代,这种传统的收入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互联网平台的崛起和广告市场的分化,使得广播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出现下滑或者萎缩,导致其盈利能力降低和风险增加。
 
因此,广播电视台要在保证公益性和社会性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收入模式和创收渠道,减少对母体的依赖,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和竞争力。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在充分发挥自身内容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开发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付费意愿和消费需求,实现内容的变现和增值。

主流媒体作用下广播电视台的破“圈”发展

1.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引导社会风气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宣传质量和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生动鲜活的宣传作品。广播电视台要紧密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需求,创作出反映时代特征、展现人民风貌、彰显民族精神、激发社会正能量的宣传作品,让人民群众在欣赏中受教育、在感动中增强信心、在共鸣中增强凝聚力。
 
其次,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提升宣传工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广播电视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宣传内容和形式中,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精神食粮。
 
最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电视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宣传工作的全过程,突出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主旋律,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奉献精神等正面价值观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拓展“媒体+”领域,打造传播新形态

媒体融合是全媒体时代的大势所趋。广播电视台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主动拓展“媒体+”领域,创造新的传播形态,以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媒体+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因此,广播电视台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与传统媒体的紧密融合,突破时空限制,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实现内容的多样化、形式的多元化和平台的多维化,通过加强与互联网用户的互动,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此外,广播电视台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媒体+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新品牌。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软实力。
 
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开发具有鲜明特色、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如影视剧、综艺节目、动漫游戏、音乐舞台等,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广中华优秀文化,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

3.紧抓技术更迭机遇,占据媒体制高点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应当紧密跟随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技术的应用场景,创新技术的运用方式,以确保占据媒体制高点,提高媒体传播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播电视台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紧密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动态和前沿科技成果,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开展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确保掌握技术话语权和主动权。
 
此外,广播电视台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需求,积极寻找和尝试适合自身的技术应用场景,如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节目制作流程,提升节目传播效果,丰富节目内容形式,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节目。

4.明确才人薄弱环节,坚持人才促发展

在主流媒体的引领下,广播电视台要想布局全媒体,打造新生态,实现破“圈”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一是建立全媒体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广播电视台的人才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广播电视台的员工进行全媒体理念、技能、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注重培养具有跨平台、跨领域、跨界别的复合型人才,以此增强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建立全媒体人才使用机制,优化广播电视台的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广播电视台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实现人岗匹配、能力岗位匹配、激励岗位匹配。打破原有的部门壁垒和平台隔阂,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和流动,促进各类人才的交流和协作。通过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中心、运营中心、技术中心等功能部门,实现内容生产、传播、运营、技术支撑等环节的一体化和协同化。
 
三是建立全媒体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广播电视台的人才活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全媒体转型和破“圈”发展。

结语

广播电视台既要在新媒体时代坚守初心、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又要紧跟时代发展,找准自身定位。通过培养专业人才、运用新技术,广播电视媒体才能够持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并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体验,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效果,保持自身在媒体领域的领导地位。
 
题图:秦安县融媒体中心全媒指挥部
原标题:布局全媒体,打造新生态——主流媒体作用下广播电视台的破“圈”发展
作者单位:秦安县融媒体中心)刊发于《中国报业》杂志2023年度12月下刊
1715
评论
登录注册再发表评论